站式八段锦口诀与教学视频

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健身方法,它起源于北宋时期,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。“八段锦”这个名称中的“八”代表八个动作,“段”有绸缎的意思,也通“锻”,即锻炼,“锦”字由“金”和“帛”组成,象征着这套动作如精美的丝织品般珍贵。八段锦的动作设计融合了中医养生理念和武术精神,通过舒展身体、活动关节、按摩穴位等方式,达到调理内脏功能、增强身体素质的效果。八段锦的练习方法简单易学,不需要特别的器械或场地,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。

 

它的动作包括:

  1. 两手托天理三焦:通过上举双手来调节身体的三焦,促进气血运行。
  2.  左右开弓似射雕:模拟拉弓射箭的动作,可以促进心肺功能,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。
  3. 调理脾胃须单举:通过上举胳膊来调节脾胃,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。
  4. 五劳七伤往后瞧:通过向后看的动作,缓解颈部肌肉紧张,减少头痛。
  5. 摇头摆尾去心火:通过身体的轻松摇摆,缓解情绪压力,减轻心脏负担。
  6. 两手攀足固肾腰:通过向下弯腰,强化肾功能,保护心脏。
  7. 攥拳怒目增气力:通过攥拳和怒目的动作,增强气力,提升生命活力。
  8. 背后七颠百病消:通过轻轻跳动,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调节气血。

八段锦的练习要领包括正确的呼吸节奏和动作的结合,通过八个具有特定呼吸模式的动作,调和气血,平衡阴阳,强化内脏功能。练习时,应该循序渐进,从每天一次,每次一遍开始,根据身体条件慢慢增加强度,以练完后微微出汗为宜。早晨是练习八段锦的最佳时间,但任何时间段都可以练习,因为八段锦注重肢体动作与呼吸相结合,所以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。

八段锦不仅是一种健身方法,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。通过练习八段锦,我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,还能够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健康智慧。

双手托天理三焦,左右开弓似射雕。

调理脾胃臂单举,五劳七伤往后瞧。

摇头摆尾去心火,两手攀足固肾腰。

攒拳怒目增力气,背后七颠百病消。

站式八段锦练法:

1.双手托天理三焦:

自然站立,两足平开,与肩同宽,含胸收腹,腰脊放松。正头平视,口齿轻闭,宁神调息,气沉丹田。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,转拳心向上,用力向上托举,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。托举数次后,双手转拳心朝下,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,还原。

2.左右开弓似射雕:

自然站立,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,身体下蹲成骑马步,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,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。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,与乳距约两拳许,意如拉紧弓弦,开弓如满月;左手捏剑诀,向左侧伸出,顺热转头向左,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,意如弓剑在手,等机而射。稍作停顿后,随即将身体上起,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,并同时收回左腿,还原成自然站立。此为左式,右式反之。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。

3.调理脾胃须单举:

自然站立,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,翻转掌心向上,并向左外方用力托举,同时右手下按附应。举按数次后,左手彦体前缓缓下落,还原至体侧。右手举按动作同左手,惟方向相反。

4.五劳七伤往后瞧:

自然站立,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自然下垂,宁神调息,气沉丹田。头部微微向左转动,两眼目视左后方,稍停顿后,缓缓转正,再缓缓转向右侧,目视后方稍停顿,转正。如此十数次。

5.摇头摆尾去心火:

两足横开,双膝下蹲,成“骑马步”。上体正下,稍向前探,两目平视,双手反按在膝盖上,双肘外撑。以腰为轴,头脊要正,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前方,左臂弯曲,右臂绷直,肘臂外撑,头与左膝呈一垂线,臂部向右下方撑劲,目视右足尖;稍停顿后,随即向相反方向,划弧摇至右前方。反复十数次。

6.两手攀足固肾腰:

松静站立,两足平开,与肩同宽。两臂平举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转掌心朝上,向上作托举劲。稍停顿,两腿绷直,以腰为轴,身体前俯,双手顺势攀足,稍作停顿,将身体缓缓直起,双手右势起于头顶之上,两臂伸直,掌心向前,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。

7.攒拳怒目增力气:

两足横开,两膝下蹲,呈“骑刀步”。双手握拳,拳眼向下。左拳向前方击出,顺势头稍向左转,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,右拳同时后拉,与左拳出击形成一种“争力”。随后,收回左拳,击出右拳,要领同前。反复十数次。

8.背后七颠把病消:

两足并拢,两腿直立、身体放松,两手臂自然下垂,手指并拢,掌指向前。随后双手平掌下按,顺势将两腿跟向上提起,稍作停顿,将两腿跟下落着地。反复练习十数次。

本文可能来自AI生成或投稿,请分辨其真实性!转载需注明出处:https://daode.me/shan/184.html

(0)
热心网友
上一篇 2024-10-12 11:44
下一篇 2024-10-12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2条)